当前位置:首页 > 网员中心 > 企业展台 >
企业新闻
读书活动月征文
“ 倡导读书风尚,建设文化汕头 ”读 书 活 动 月 征 文
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,促进城镇燃气事业发展
——读《中国21世纪议程——中国人口、环境与发展白皮书》有感
作 者: 段 晚 儿
单 位:汕头市燃气建设公司
日 期:二O O四 年 五月
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,促进城镇燃气事业发展
——读《中国21世纪议程——中国人口、环境与发展白皮书》有感
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,由于传统生产方式对自然界的破坏及人类自身的盲目扩张,造成了环境污染、气候恶化、生态破坏、人口爆炸性增长等问题,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威胁人类自身生存的重大因素。于是,一种谋求永久发展的战略——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应运而生了!
一.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内涵
以1992年6月联合国“环境与发展”世界首脑会议召开,通过《里约宣言》和《21世纪议程》等重要文件为标志,可持续发展战略被世界所普遍接受,其实践活动也在全球范围普遍开展。
中国政府一向关心世界和人类的协调、持续发展,并做出将认真履行国际义务的承诺:1994年3月,国务院正式批准《中国21世纪议程——中国人口、环境与发展白皮书》,提出促进我国人口、经济、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、政策和措施方案,成为我国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。
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,高瞻远瞩,坚持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,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,决定我国经济发展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,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。历年来,江泽民同志无论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上,还是中央计生工作会议、全国环保大会上,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有过多次深入简出的精辟阐述。
“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:就是即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,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;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。”“在现代化建设中,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。”“要把控制人口、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上。”
二. 城镇燃气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
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,同时,能源的供求矛盾又会制约经济发展,经济的发展速度始终是和
能源消费速度成正比的。燃气作为城镇能源的重要构成(尤其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天然气,已成为第三大支柱能源),已与电力、热力一样,广泛应用于城镇居民生活和渗透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。
城镇燃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指:即能满足当前城镇燃气发展的需要,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或环境构成危害。城镇燃气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——“节约资源”、“保护环境”是息息相关。
(一).我国城镇燃气化现状
目前,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,煤炭占了70%以上,而优质能源,如气体、液体燃料(燃气、石油等)分别只占燃料结构的5%、20%,远低于世界平均25%、40%的水平。因此,实现能源燃气化,不断提高优质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构成,实现我国能源消费的可持续发展,还“任重而道远”。
就民用领域而言,我国设市城市近700个,全国城镇人口已达到4亿,全国城镇人口气化率还不足70%,仍有大量的城镇人口还在拌着烟囱和煤球度过,与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”的目标相距还很远,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,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会更加艰巨。
城镇燃气管道化,实现了城镇燃气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,囿于我国当时的能源政策:一次能源(如:天然气NG)、二次能源(如:液化石油气LPG)总是优先供给石油、化工、冶金系统,而城建系统(民用)得到的很少,所以城镇燃气事业一直发展缓慢。实际上,在石油、冶金系统,很多优质能源(如:NG、LPG)则被放了“天灯”(引到高处燃烧),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;在化工系统,这些优质能源则主要用于合成氨,资源利用率低。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,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,随着国家“陕气进京”、“西气东输”、“川气入汉”、“进口LNG(液化天然气)”、“新疆LNG”、“海上天然气上岸”等项目的陆续开展实施,管道沿线城市均投入大量的人、财、物力去迎接二十一世纪的优质能源,再加上未来的“中俄(俄罗斯)”、“中土(土库曼斯坦)”管道天然气项目的进一步签约落实,燃气管网星罗棋布般覆盖在我们美丽祖国的大江南北,我国城镇燃气管道化程度开始一路攀升。
综上可知,我国城镇燃气化的发展,实施的正是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。
(二).“节约资源”——发展燃气优质气源
我国城镇燃气(人工煤气MG、NG、LPG),基本来源于开采油气田、深煤层的拌生气或石油生产中的附属产物,属于工业生产中的副产品。以前,在“采油不采气,有气放天灯”的思想指导下,造成燃气资源的极大浪费;我国现行的能源政策则是:“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,把节约放在首位,推广新技术,提高能源生产效率”,提倡节约资源。
长期以来,我国都是发展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,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头号产煤和耗煤大国:2000年,我国原煤产量达到14亿吨,据专家预测,到2020年,我国原煤消耗量将达到24亿吨。煤直接燃烧利用率极低,只有15%~20%,改用优质气源——城镇燃气,能源利用率则可达到55%~60%。随着新技术在燃气行业的进一步推广应用,其利用率将会得到更大提高。
同时,煤炭作为一种含碳有机化合物,其中可提取化合物达500种以上。鉴于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,还很难对其充分利用,若大量开采煤,是一种很大的资源浪费;如果改用优质气源,可节省宝贵的煤炭资源;同时加紧提高煤炭转化效率和利用效率的研究,煤炭的利用高峰应是油、气资源枯竭之时,而届时的科技水平足以使煤炭发挥更大效益。
这就是当今世界强国,也是储煤大国(非产煤、耗煤大国),诸如美国、德国等国的韬晦之计,也是日本大量进口原煤深藏于海底之奥妙所在。这些均为发达国家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。
(三).“保护环境”——发展燃气清洁能源
气体、液体能源较之固体能源(主要指煤炭),无论是开采、运输、加工,还是终端利用,都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。煤炭运输(包括铁路、公路和水路)给我国交通运输造成极大压力,据统计,我国铁路运输总量大约40%被煤炭运输所占用;而气、液体燃料的管道输送,则被公认为是最经济的;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一部分,我国跨地区大范围的高压输气管网也正在相继建成使用。
气体燃料较之液体燃料,燃烧时NOX排放量降低90%,CO2排放量降低60%,悬浮微粒排放量更是微不足道,无疑是城镇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效益的最佳燃料;气体燃料较之煤炭固体燃料,还可大量减少废渣排放量、黄土使用量,节省堆煤场面积,无疑是城镇改善环境和容貌的最佳燃料;另外,城镇燃气的管道化输送,则可进一步减少市内交通运输量(指市内运送钢瓶的车辆)。
以汕头为例,2002年供应65万吨LPG,可替煤96.2万吨,替油5.2万吨,减少废渣排放46.3万吨,减少黄土、白灰用量10.4万吨,节省煤渣场104个,经济效益很明显。
城镇燃气不仅是优质能源,还有着清洁燃料之美誉!
三.与时俱进,运用“四新”技术,促进城镇管道燃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
城镇燃气化,实施的是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,作为城镇燃气事业本身也应该走一条可持
续发.展道路:运用“四新”技术——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设备、新材料,淘汰传统落后的粗放型增长方式(瓶装供气),实现集约型发展(管道供气)。
新技术:进入新世纪,我国管道燃气行业的发展政策为:“大力发展天然气,扩大使用液化石油气,慎重(限制)发展人工煤气。”努力提高天然气(包括LNG、CNG,还有处于研制阶段的固态NG)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;利用与国际良好的贸易环境,扩大液化石油气的进口;迫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压力,限制人工煤气的发展。燃气行业政策的制定,正是源于我国对燃气液化技术、压缩技术(甚至固化技术), 还有液态运输、储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。可以说,我国管道燃气事业从政策制定上,走的正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。
新工艺:城镇燃气从瓶装输送到管道输送,用的是一种新工艺。城镇燃气管道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镇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。在国家大投入建设跨地区高压输气管网的大气候下,各沿线城市也形成了如火如荼建设城区燃气管网的小气候,我国城镇燃气管道化的“春天”正是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而来临的。
新设备:随着卫星遥感、计算机等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应用,我国管道燃气行业也运用起了先进、现代化的设备系统,如:远程监测控制系统,自动抄表系统等。
新材料:长期以来,我国管道工业一直采用金属管道,跑、冒、滴、漏现象严重,腐蚀、泄漏、污染等问题造成了大量生命财产损害及环境危害。新世纪伊始,随着高分子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,管道工业兴起了“以塑代钢”的革命,各种塑料管材、管件、设备和防腐涂料得到长足发展,从根本上解决金属管道输送问题,走上了燃气行业材料应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。
随着我国《燃气法》报批稿的酝酿结束,给全国人大常委会送审稿的数易其稿,相信《燃气法》
的颁布实施将是指日可待。不久的将来,在《燃气法》的监督、约束下,我国城镇燃气事业将会得到更持续发展。
《中国21世纪议程——中国人口、环境与发展白皮书》,是促进城镇燃气事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纲领性文件。
( 汕头市燃气建设公司 —— 段晚儿 )
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,促进城镇燃气事业发展
——读《中国21世纪议程——中国人口、环境与发展白皮书》有感
作 者: 段 晚 儿
单 位:汕头市燃气建设公司
日 期:二O O四 年 五月
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,促进城镇燃气事业发展
——读《中国21世纪议程——中国人口、环境与发展白皮书》有感
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,由于传统生产方式对自然界的破坏及人类自身的盲目扩张,造成了环境污染、气候恶化、生态破坏、人口爆炸性增长等问题,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威胁人类自身生存的重大因素。于是,一种谋求永久发展的战略——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应运而生了!
一.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内涵
以1992年6月联合国“环境与发展”世界首脑会议召开,通过《里约宣言》和《21世纪议程》等重要文件为标志,可持续发展战略被世界所普遍接受,其实践活动也在全球范围普遍开展。
中国政府一向关心世界和人类的协调、持续发展,并做出将认真履行国际义务的承诺:1994年3月,国务院正式批准《中国21世纪议程——中国人口、环境与发展白皮书》,提出促进我国人口、经济、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、政策和措施方案,成为我国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。
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,高瞻远瞩,坚持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,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,决定我国经济发展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,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。历年来,江泽民同志无论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上,还是中央计生工作会议、全国环保大会上,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有过多次深入简出的精辟阐述。
“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:就是即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,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;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。”“在现代化建设中,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。”“要把控制人口、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上。”
二. 城镇燃气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
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,同时,能源的供求矛盾又会制约经济发展,经济的发展速度始终是和
能源消费速度成正比的。燃气作为城镇能源的重要构成(尤其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天然气,已成为第三大支柱能源),已与电力、热力一样,广泛应用于城镇居民生活和渗透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。
城镇燃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指:即能满足当前城镇燃气发展的需要,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或环境构成危害。城镇燃气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——“节约资源”、“保护环境”是息息相关。
(一).我国城镇燃气化现状
目前,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,煤炭占了70%以上,而优质能源,如气体、液体燃料(燃气、石油等)分别只占燃料结构的5%、20%,远低于世界平均25%、40%的水平。因此,实现能源燃气化,不断提高优质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构成,实现我国能源消费的可持续发展,还“任重而道远”。
就民用领域而言,我国设市城市近700个,全国城镇人口已达到4亿,全国城镇人口气化率还不足70%,仍有大量的城镇人口还在拌着烟囱和煤球度过,与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”的目标相距还很远,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,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会更加艰巨。
城镇燃气管道化,实现了城镇燃气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,囿于我国当时的能源政策:一次能源(如:天然气NG)、二次能源(如:液化石油气LPG)总是优先供给石油、化工、冶金系统,而城建系统(民用)得到的很少,所以城镇燃气事业一直发展缓慢。实际上,在石油、冶金系统,很多优质能源(如:NG、LPG)则被放了“天灯”(引到高处燃烧),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;在化工系统,这些优质能源则主要用于合成氨,资源利用率低。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,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,随着国家“陕气进京”、“西气东输”、“川气入汉”、“进口LNG(液化天然气)”、“新疆LNG”、“海上天然气上岸”等项目的陆续开展实施,管道沿线城市均投入大量的人、财、物力去迎接二十一世纪的优质能源,再加上未来的“中俄(俄罗斯)”、“中土(土库曼斯坦)”管道天然气项目的进一步签约落实,燃气管网星罗棋布般覆盖在我们美丽祖国的大江南北,我国城镇燃气管道化程度开始一路攀升。
综上可知,我国城镇燃气化的发展,实施的正是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。
(二).“节约资源”——发展燃气优质气源
我国城镇燃气(人工煤气MG、NG、LPG),基本来源于开采油气田、深煤层的拌生气或石油生产中的附属产物,属于工业生产中的副产品。以前,在“采油不采气,有气放天灯”的思想指导下,造成燃气资源的极大浪费;我国现行的能源政策则是:“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,把节约放在首位,推广新技术,提高能源生产效率”,提倡节约资源。
长期以来,我国都是发展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,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头号产煤和耗煤大国:2000年,我国原煤产量达到14亿吨,据专家预测,到2020年,我国原煤消耗量将达到24亿吨。煤直接燃烧利用率极低,只有15%~20%,改用优质气源——城镇燃气,能源利用率则可达到55%~60%。随着新技术在燃气行业的进一步推广应用,其利用率将会得到更大提高。
同时,煤炭作为一种含碳有机化合物,其中可提取化合物达500种以上。鉴于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,还很难对其充分利用,若大量开采煤,是一种很大的资源浪费;如果改用优质气源,可节省宝贵的煤炭资源;同时加紧提高煤炭转化效率和利用效率的研究,煤炭的利用高峰应是油、气资源枯竭之时,而届时的科技水平足以使煤炭发挥更大效益。
这就是当今世界强国,也是储煤大国(非产煤、耗煤大国),诸如美国、德国等国的韬晦之计,也是日本大量进口原煤深藏于海底之奥妙所在。这些均为发达国家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。
(三).“保护环境”——发展燃气清洁能源
气体、液体能源较之固体能源(主要指煤炭),无论是开采、运输、加工,还是终端利用,都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。煤炭运输(包括铁路、公路和水路)给我国交通运输造成极大压力,据统计,我国铁路运输总量大约40%被煤炭运输所占用;而气、液体燃料的管道输送,则被公认为是最经济的;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一部分,我国跨地区大范围的高压输气管网也正在相继建成使用。
气体燃料较之液体燃料,燃烧时NOX排放量降低90%,CO2排放量降低60%,悬浮微粒排放量更是微不足道,无疑是城镇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效益的最佳燃料;气体燃料较之煤炭固体燃料,还可大量减少废渣排放量、黄土使用量,节省堆煤场面积,无疑是城镇改善环境和容貌的最佳燃料;另外,城镇燃气的管道化输送,则可进一步减少市内交通运输量(指市内运送钢瓶的车辆)。
以汕头为例,2002年供应65万吨LPG,可替煤96.2万吨,替油5.2万吨,减少废渣排放46.3万吨,减少黄土、白灰用量10.4万吨,节省煤渣场104个,经济效益很明显。
城镇燃气不仅是优质能源,还有着清洁燃料之美誉!
三.与时俱进,运用“四新”技术,促进城镇管道燃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
城镇燃气化,实施的是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,作为城镇燃气事业本身也应该走一条可持
续发.展道路:运用“四新”技术——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设备、新材料,淘汰传统落后的粗放型增长方式(瓶装供气),实现集约型发展(管道供气)。
新技术:进入新世纪,我国管道燃气行业的发展政策为:“大力发展天然气,扩大使用液化石油气,慎重(限制)发展人工煤气。”努力提高天然气(包括LNG、CNG,还有处于研制阶段的固态NG)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;利用与国际良好的贸易环境,扩大液化石油气的进口;迫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压力,限制人工煤气的发展。燃气行业政策的制定,正是源于我国对燃气液化技术、压缩技术(甚至固化技术), 还有液态运输、储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。可以说,我国管道燃气事业从政策制定上,走的正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。
新工艺:城镇燃气从瓶装输送到管道输送,用的是一种新工艺。城镇燃气管道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镇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。在国家大投入建设跨地区高压输气管网的大气候下,各沿线城市也形成了如火如荼建设城区燃气管网的小气候,我国城镇燃气管道化的“春天”正是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而来临的。
新设备:随着卫星遥感、计算机等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应用,我国管道燃气行业也运用起了先进、现代化的设备系统,如:远程监测控制系统,自动抄表系统等。
新材料:长期以来,我国管道工业一直采用金属管道,跑、冒、滴、漏现象严重,腐蚀、泄漏、污染等问题造成了大量生命财产损害及环境危害。新世纪伊始,随着高分子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,管道工业兴起了“以塑代钢”的革命,各种塑料管材、管件、设备和防腐涂料得到长足发展,从根本上解决金属管道输送问题,走上了燃气行业材料应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。
随着我国《燃气法》报批稿的酝酿结束,给全国人大常委会送审稿的数易其稿,相信《燃气法》
的颁布实施将是指日可待。不久的将来,在《燃气法》的监督、约束下,我国城镇燃气事业将会得到更持续发展。
《中国21世纪议程——中国人口、环境与发展白皮书》,是促进城镇燃气事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纲领性文件。
( 汕头市燃气建设公司 —— 段晚儿 )